“他开车,我骑(电动自行)车,他没停下来让我,凭什么还要我承担全责?”前不久,上海市公安局普陀分局交管支队民警杨吉,在处理一起两车碰擦的交通事故时,遭到自认为“弱势”的非机动车骑行人抗议。
结合公共视频记录和现场勘查,杨吉耐心给出判定依据:事故中,非机动车骑行人左转弯时,未靠路口中心点右侧行驶,存在违法行为,应承担全部事故责任。
“于法有据,没毛病”“这是教科书式的处置,给警察叔叔点赞”……这段执法视频公开后,网友纷纷留言。
近年来,上海市公安局大力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,健全监督制约机制,提升人性化执法温度,努力打造“一流平安城市、一流警务模式、一流警察形象”。
全程管控,“一站式”中心保障公正执法
近期,普陀公安分局成功捣毁一个电信网络诈骗团伙,十多名嫌疑人被押解到“一站式”执法办案管理中心——信息采集、体检采样、文书制作等工作,如流水线般有序推进。
“以前这些工作主要由一线办案民警承担,可能因专业程度不强、精力不足、设备设施不全,导致执法办案环节不够规范。”普陀公安分局法制支队副支队长徐晨杰说,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,嫌疑人的人身检查、信息采集等工作,都由专职民警和辅警办理;警情接报、涉案财物管理等工作,也实现了线上“一站式”流转。
高效分工、环环相扣的现代化办案机制,让基层民警得以专注于案件侦查。“抓到嫌疑人后,我们会第一时间来到办案中心开展后续工作。在嫌疑人被采取强制措施之前,全部办案流程实现‘一站式’办结。”普陀公安分局白玉路派出所办案民警朱伟豪说。
通过借助科技手段,中心正不断完善智能监管系统,将执法监督由事后追溯变为全程管控,实现对执法办案的全要素、全过程监管。
“过去案件一多就容易发生超期办理、扣押物品超时等情况,现在办案系统会自动预警超期时限,并用红色醒目字体重点提示。”普陀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民警邵舒艺说,新研发的智能化办案系统,已设置39个必检环节、192个监督预警模型,整体监督覆盖率达99%,确保民警不逾越“红线”。
全市公安部门正大力推进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,实现各区全覆盖,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将要在中心办理。数据显示,自“一站式”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立以来,安全事故实现“零发生”。
与此同时,市公安局不断加强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,健全接报案全量网上登记管理、疑难案件会商等机制,并全面建设数字执法档案,对民警执法办案工作进行量化积分、综合评判。今年以来,全局办案民警、2319名领导干部及1062名派出所法制员已完成建档,全局执法问题总数同比下降50.4%。
规范化指引,提升民警执法履职能力
提升民警依法履职能力,是法治公安建设的核心要素。
民警查验证件过程中遇到拒不出示身份证件的情况怎么办?民警执法时遇到阻碍和纠缠如何处理?民警在什么情形下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?围绕规范化主线,近年来市公安局积极探索以问题分析为核心、以案例教学为主线、以互动交流为主导的“精准滴灌”式培训新模式。
去年以来,市公安局法制部门结合“教科书式执法”评选活动,通过走访调研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广泛收集一线民警执法执勤中遇到的疑难杂症,结合最新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,制发相关执法指引56期。
执法指引,为民警执法提供了清晰依据与有力支撑,而“教科书式执法”民警实战经验的教学培训,则为一线民警打造了更直观的参考范本。
“市中心道路上,醉酒男子与人发生争执,引起群众围观,接警后应如何规范处置?”不久前,一场针对现场处置工作的培训,在上海公安系统内进行。参训民警反映,贴合实战的案例和互动讲解的培训方式,易于接受,也能够加深记忆和理解。
“针对不同业务警种、不同实战需求,我们还建立了带教工作室,分层分类研发规范执法课程包。”上海市公安局政治部教训处教育指导科科长冷伟钧说,这些执法教学视频和微课程,民警通过移动警务App就能学习。
闵行公安分局民警参与智慧教室的网络直播授课和培训
据了解,去年以来,上海市公安局各级机关已开设培训班1200余期,网络直播课堂380余期,累计培训约6.8万人次。同时,积极打造智能训练平台,制作执法教学微课程230余节,实战实训教学片19部,让基层民警“一看就懂,一学就会”。
通过动态更新执法指引、多元化推进执法培训等工作,上海市公安局已构建覆盖全警的规范化执法保障体系,夯实一线民警规范执法的根基。
人性化服务,彰显超大城市法治温度
最近,黄浦公安分局交警李佳梁耐心安抚哭泣男孩的视频片段,得到网友点赞好评。
随着城市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上海公安民辅警,在捍卫法治底线的同时,关注更细微的需要,跨前一步、多做一点,持续释放城市温度。
在上海的街道社区,由公安部门牵头,协同教育、妇联、共青团等单位成立的社区少年服务队,持续关怀着困境青少年的成长。数据显示,全市各级服务队已累计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辅导、家庭教育指导、协助送医治疗等1900余人次,化解矛盾纠纷1600余起,结对帮扶950余人。2024年7月以来,全市涉未成年人纠纷警情同比下降23.2%。
虹口公安分局社区少年服务队
楼上装修,楼下漏水,是户主还是装修队承担责任,争执不休怎么办?小区里的“僵尸车”,占据公共车位几年不动,谁有权把它移走?在上海这座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,这样的矛盾纠纷经常发生。上海公安探索建立的派出所、司法所、律师事务所“三所联动”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整合公安民警、调解员、律师等各方力量,以法治智慧,持续为市民群众化解矛盾、纾解困难。
依托“三所联动”机制,上海市公安局不断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强劲动力。嘉定公安分局探索的“微网格”模式,在党建网格、城运网格、警务网格、综治网格等“多格合一”的基础上,将原有54个片区、451个村居网格细化为1866个微网格。“网格变小后,网格员能更迅速地响应求助,解决问题。”担任“微网格”网格长的民警说。
来自苏浙皖的551位引进人才,通过“全程网办”落户上海社区公共户;242家异地企业,已在网上办理相关备案证明1700多份……近年来,为让公安政务服务更加优质高效,上海市公安局不断推动便民事项“集中办、网上办、就近办、自助办、异地办”,让企业和人才享受到一流政务服务。
“规范化执法的本质,是让违法者感受到法律的威严,也让守法者触摸到制度的温度。”上海市公安局有关负责人说。当规范执法成为自觉,当科技赋能守护正义,当人性化服务融入日常,法治公安正绘就上海最鲜明的平安底色。
在线证券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